«——【·前言·】——»
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于毒品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继今年2月,美国将拉丁美洲贩毒集团,将其从一个犯罪组织“拔高”到外国恐怖组织之后。本月7日,特朗普对毒品容忍度“再创新低”,称为了防止毒品过境,将动用国家暴力机构对“贩毒恐怖组织”进行打击。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7日表示,针对美国政府先前列出的贩毒“恐怖组织”,美国可能对这些贩毒集团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 政策突变·】——»
特朗普政府对拉美贩毒集团的态度在2025年经历了戏剧性转变。今年2月,美国正式将墨西哥锡那罗亚贩毒集团等组织列为“外国恐怖组织”,此举突破了传统执法框架,为动用军事力量铺平道路。
展开剩余83%8月7日,鲁比奥进一步表示,美国可能在“有机会情况下”使用国防部资源打击这些组织,将其定性为“武装恐怖组织”而非单纯犯罪集团。
这一政策转向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国内日益严峻的芬太尼危机。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2024年全美因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人数突破10万,其中芬太尼相关案例占比超过70%。
特朗普在2024年8月的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上将毒贩称为“隐形杀手”,声称每个毒贩平均“杀死”超过500人,并特别赞扬中国禁毒政策,强调“中国在鸦片泛滥后通过铁腕手段走向强大,我们应效仿”。
这种将毒品问题高度政治化的表述,为军事干预制造了舆论基础。 然而,军事手段的可行性遭到法律专家质疑。国际危机研究组织高级顾问布赖恩·菲纽肯指出,未经他国同意在外国领土采取军事行动,既违反《联合国宪章》,也缺乏美国国内法律授权。
《纽约时报》披露,特朗普虽签署秘密指令授权军方制定行动方案,但五角大楼与国务院尚未就法律合规性达成共识,司法部法律顾问办公室也未完成审议。
«——【· 墨西哥的强硬反制与外交策略·】——»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墨西哥展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辛鲍姆在8月8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墨西哥已获悉美国行政令内容,但强调该命令“与墨西哥领土无关”,美方人员或机构不会参与境内行动。
墨西哥外交部当晚发布公告,重申“各国应在本国采取行动”,并拒绝任何形式的军事干预。这种立场源于墨西哥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记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因地处南美毒品北上通道,长期承受美国禁毒政策的外溢效应。
2006年至2012年卡尔德隆政府时期,墨西哥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毒品战争”,虽击毙多名毒枭,却导致超过7万人死亡,国家陷入长期动荡。
辛鲍姆政府吸取教训,主张“主权不可出售”,坚持禁毒行动必须以尊重领土完整为前提。 在拒绝军事干预的同时,墨西哥积极寻求替代方案。
2025年2月,墨美签署边境安全协议,双方同意在3100公里共同边界开展协调巡逻,建立即时通信机制,并加强情报共享。
7月31日,辛鲍姆宣布两国即将签署新协议,旨在限制美国武器流入墨西哥,并减少芬太尼等毒品出口。这种“合作但不顺从”的策略,既回应了美国关切,又维护了国家主权。
«——【· 特朗普的政治算计·】——»
特朗普政府的军事威胁,本质上是国内政治逻辑的延伸。2024年总统大选期间,特朗普将禁毒作为核心议题,承诺“向贩毒集团宣战”,并威胁对墨西哥加征25%关税直至毒品问题解决。
这种强硬姿态成功吸引了铁锈地带蓝领选民,其支持者中约65%认为“毒品泛滥是国家安全威胁”。 为强化政策正当性,特朗普频繁援引中国案例。
2025年7月,他在社交媒体宣称“中国很快会对芬太尼贩子判处死刑”,并指责墨西哥打击不力。这种对比策略具有双重目的:既转移国内对制药企业责任的关注(美国消费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又塑造“强势领导人”形象。
然而,中国外交部明确回应,芬太尼问题根源在美国自身,中方已整类列管相关物质并开展国际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政策面临国内法律制约。
2025年6月,美国众议院曾通过决议限制总统对伊朗动武权力,尽管参议院未跟进,但反映出国会对行政权力扩张的警惕。此次针对拉美军事行动的授权问题,可能再次引发三权分立机制的博弈。
«——【· 结语·】——»
这场由毒品引发的危机,本质上是两种治理逻辑的碰撞: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威慑转嫁国内矛盾,而拉美国家则坚守主权原则寻求自主解决方案。
墨西哥的强硬回应不仅是对本国领土完整的捍卫,更是对国际秩序基本准则的维护。而特朗普政府若继续忽视地区国家的合理诉求,其“禁毒战争”恐将演变为一场损害自身利益的战略灾难。
发布于:甘肃省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