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从筹备之初便备受关注,其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和对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的深刻揭露,本应成为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巨作与爱国主义教育佳作。然而,影片的上映之路却布满荆棘,多次延期背后,各方势力的博弈和不当言论甚嚣尘上。
在众多抵制声音中,一位名为“赣州范伟”的博主的言行格外刺眼。他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布视频,得意洋洋地宣称是自己的“努力”使得电影《731》未能如期在7月31日上映,甚至大放厥词称未来十年八年都难以看到这部电影。他给出的理由荒谬至极,声称影片内容过于血腥,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还将这段沉重的历史轻描淡写地说成已经过去,不应再揭开伤疤,更是毫无底线地评价这部耗时八年制作的电影是“吃饱了撑的产物”,抛出“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样冷漠且歪曲历史观的言论。
但事实真是如他所说吗?所谓“保护孩子”不过是他站不住脚的伪善借口。当年731部队的受害者中,大量无辜儿童惨遭日军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迫害,那些日军军官在进行活体解剖、细菌实验、毒气测试等暴行时,何曾有过一丝对孩子的怜悯与不忍?据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资料显示,“731”殉难者名单墙共安放了近3000名日军细菌战受害者铭牌,其中就有不少儿童。真正保护孩子,应是让他们了解历史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而非用虚假“温室”让孩子对历史无知。
深入探究“赣州范伟”的网络言论,其动机的可疑性愈发凸显。网友挖掘发现,他不仅针对《731》进行恶意举报,过去还曾抨击福耀科技大学以及对年轻人跑外卖等事情发表极端措辞,挑动民族情绪,其发布的内容多为标题党式且被证实无中生有,如“福耀大学陷丑闻”“比亚迪老板学弟身份揭秘”等。从法理角度看,他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相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同时,《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也明确规范了网络言论。他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歪曲历史、否定抗战历史的不当言论,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理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除了赣州范伟这类罔顾历史、大放厥词的国内博主,日本部分势力也充当了跳梁小丑的角色。日本外务省行径恶劣,在半年内多次向中方递交外交抗议,多达23次,妄图以这种方式施压,强硬要求删减影片中70%的暴行镜头,甚至还发出威胁,称若不照做便召回驻华大使。其用心极其险恶,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将影片名称改为极具误导性的《旧日军防疫部队》,妄图掩盖731部队的滔天罪行。
此外,日本外务省还试图通过好莱坞封锁影片海外传播渠道。在网络舆论场,他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制造混乱,炮制大量谣言,如宣称“731部队是虚构的”“影片是在煽动仇恨”“画面血腥吓坏孩子”“影响中日友好关系”等,试图混淆视听,误导普通民众。并且通过组织化的手段,在网络上发起“停止历史歪曲”活动,蛊惑8.3万人签名。据技术分析,影片延期期间网络上出现的180万条模板化抵制言论,其中60%的IP地址集中于东京,显然是有组织的恶意操控行为。而日本参议院的表现同样令人咋舌,共议员山添拓高举731部队机密文件质问时,首相石破茂却声称“需验证真伪”,对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选择视而不见。
731部队的后代更是嚣张至极,竟反问中国导演:“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这般言论,完全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
在国内舆论场,一些所谓的“学者”也发出刺耳的错误声音。例如上海某大学历史系的某教授,公然宣称“731部队不存在”,可事实是,哈尔滨陈列馆中731部队的冰箱依然陈列,零下35℃的冻伤实验数据仍在被相关机构引用,如此铁证面前,该教授的言论无疑是对历史的公然歪曲,不是无知,而是心术不正。还有部分公众人物,打着“理性”“客观”的幌子,以“煽动民族仇恨”等为由对影片进行不当质疑甚至抵制,全然不顾影片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民族伤痛。
资本也来掺一脚,部分跨国资本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影片施加隐性压力。由于731部队的罪行与某些日本企业存在历史关联,这些企业背后的资本担心影片引发的历史反思会冲击其商业利益,便通过投资干预、内容过滤等方式影响作品的呈现与传播,将资本利益凌驾于历史正义之上,试图让这段严肃的历史记忆在商业算计中被淡化。
但哈尔滨陈列馆里保存的婴儿标本、详细实验数据,以及美国德特里克堡档案柜中的731部队人体实验记录,都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导演赵林山为还原历史真相,耗时八年,抵押房产,带领团队走访多个国家档案馆,收集大量东京审判未公开罪证,并在极寒条件下复刻731部队实验室,其艰辛与坚持令人动容。如今,央媒集体宣布电影《731》定档9月18日,这一日期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我们期待这部电影能冲破重重阻碍,顺利上映,让更多人铭记历史,也希望相关部门对发表不当言论、试图歪曲历史的行为予以严惩,捍卫历史真相与民族尊严。
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