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放大镜检验过之后,没有谁可以一尘不染!”——这句话来自陈思诚的新片《恶意》,精准戳中了当今社会的痛点。
电影上映首日,票房5400万,排名第四,成绩不算亮眼。毕竟,同期有《侏罗纪世界4》《名侦探柯南》和《F1:狂飙飞车》三部进口大片压阵,国产电影想突围并不容易。
但票房只是表象,真正值得讨论的,是这部电影的立意。
1.一场网络时代的“猎巫行动”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滨江市。一场医院坠楼案,让两个女人陷入舆论漩涡——护士李悦被指控将患癌女孩静静推下楼,而静静的母亲尤茜则成为网络同情的对象。
自媒体主编叶攀迅速跟进报道,将事件推向热搜。很快,李悦被扒出“夜店酗酒”“私生活混乱”等黑料,网友群起攻之,恨不得将她钉在“恶女”的耻辱柱上。
然而,反转来了——
一段监控视频曝光,显示尤茜曾在女儿氧气管脱落时迟疑未救。舆论瞬间调转枪口,曾经的“可怜母亲”成了“冷血凶手”。
更讽刺的是,当尤茜站在楼顶欲轻生时,楼下竟有自媒体人直播喊话:“你跳不跳?”
这场闹剧最终以叶攀“自我牺牲”收场——她主动引火烧身,让舆论的矛头指向自己,才勉强平息了这场“恶意”风暴。
2.陈思诚的野心:不只拍悬疑,更想改变网络环境
如果单从悬疑角度评价,《恶意》的反转设计不如《误杀》或《消失的她》精巧,甚至有些套路化。
但它的价值,在于对网络暴力的犀利批判。
陈思诚用三层反转,揭露了舆论场的荒诞:
-第一层:李悦被网暴成“恶女”。
-第二层:尤茜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第三层:叶攀自己也被流量反噬。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一粒尘埃不足惧,千万尘埃可葬山河。”
这不正是我们当下的网络环境吗?
3.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恶意》的故事并非虚构,它的原型随处可见——
-武汉小学生被撞案:母亲杨女士在丧子之痛中,因穿着得体被网暴“炒作”“讹钱”,最终坠楼身亡。
-《雄狮少年》争议:因角色“眯眯眼”被扣上“辱华”帽子,尽管影片内核是热血励志。
-贾玲的《热辣滚烫》:被嘲讽为“减肥电影”,却少有人关注其传递的女性成长主题。
这些案例证明,网络暴力从不会因为真相而停止,它只会在狂欢中吞噬下一个目标。
4.我们每个人都是“恶意”的推手
电影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观众也是共犯。
当我们随手转发一条未核实的热搜,当我们跟风评论“一看就不是好人”,我们是否想过,自己可能正在参与一场“猎巫行动”?
陈思诚的野心,正是想用这部电影,让观众反思: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理性?
结语:你敢不敢面对这场“恶意”?
《恶意》的票房或许不如预期,但它提出的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下一次,当你在键盘上敲下评论时,不妨先问自己:
-我了解真相吗?
-我的话会不会成为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络暴力没有赢家,而我们,都可以选择不做那个推波助澜的人。你敢不敢接下这个挑战?
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